熱火 女神卡卡 辣媽 水之教堂 陳怡臻 

金磚四國究竟是金,還是磚?
金磚四國究竟是金,還是磚?
經濟分析的模型,已無法忽視開發中國家一九九○年代以前,各種有關價格趨勢、商品特色、外貿擴張的分析,基本上僅需考慮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經濟力量太小不足以牽動大局。可是到了現在,情勢已經不同。投資分析機構發現,過去作商品預測時,分析了已開發國家的情況就已足夠,開發中國家只需附帶作一些處理;現在開發中國家的實力已大到無法忽視的地步,分析預測的模型就得跟著改變。基於上述情況,投資機構開始重新思考,對開發中國家作更深入的研究,期間產生許多關於開發中國家經濟趨勢的報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上述高盛證券所作的金磚四國報告。高盛在其報告中描繪了經濟發展史上一個重大的變化,同時也宣告了一個新世紀的來臨。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至二○五○年,新興四磚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大陸將均擠身全球十大經濟體之列,且多數排名在美、日、英、德、法、義等現行工業大國之前。此時,世界經濟強權重新易位,開發中國家在世界上扮演舉足輕重的地位。經濟越落後的國家,有機會進步的空間越大,成長率就越高根據高盛的假設和模型推論,這樣的轉變代表了長期趨勢的轉向,新時代的來臨,而非僅是短期的波動。這個趨勢意謂著上文所述一八三○年至一八六○年的經濟交叉,經過二百年後的發展,再度轉折交叉回來。這在經濟發展史上並非特殊事件,就經濟學上的收斂假說而言,許多研究指出開發中國家不需要面臨自己發展尖端科技的壓力,而可以利用早期先進國家開發出來、已經趨於成熟的技術來生產,再加上勞力充沛,可以快速的從事大量生產,創造很高的成長率。理論上其他條件不變,經濟越落後的國家,進步的空間越大,成長率就越高。該報告亦明確指出,這種結論要能成真,必須有大環境的配合,主要是金磚四國必須持續採行有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和制度,包含政治上以經濟發展為優先、控制通貨膨脹、控制政府預算不出現過大的赤字、在貿易和投資上採取較開放的態度、維護公共建設的質與量、持續改善教育。這些並不容易,所以該報告坦率指出:「很有可能我們所作的數字估計不會成真:有可能是不好的政策造成,也有可能是運氣不好。」這句話照理應當可以防止各界對於報告的結論作「過度的解讀」,但好像沒發揮太大的作用。高盛對金磚四國和新金磚十一國的樂觀預測,在世界上引起了重大迴響,甚至登上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week)的封面故事。雖然這種樂觀的估計不一定會成為真實;就算屬實,按中國大陸目前年平均每人所得一千四百美元,和美國的四萬三千美元相比,相差達三十一倍之多(若照購買力評價則差距減為七倍),此懸殊的差異短期內也不會出現轉折。即便如此,開發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比重與影響力日益增加,將是不爭的事實。全球資產配置應當跟著重新洗牌根據台灣證交所以及摩根富林明投顧最新資料(二○○六年第一季)顯示,新興國家股市平均本益比為十二‧七。就個別市場來看,巴西本益比為八‧二,俄羅斯十四,南韓十‧五,墨西哥十四‧五;菲律賓本益比位於十二和十三之間,印尼介於十至十一之間;印度本益比較高,約二十;泰國最近政爭,本益比在十附近震盪。同時期紐約股市本益比約十九,東京近五十(但計算方式略有別),香港和台北約十八。隨著新興國家經濟發展榮景和企業擴張,全球資產配置應當跟著重新洗牌。根據Ruchir Sharma的統計資料顯示,新興市場目前占全球資本市場投資額只有十五%,即便發展中國家占全球GDP的比例已經提升到二十五%(以目前貨幣來計價);若以經濟學人的PPP計價,已達一半。若新興市場國家GDP占全球二十五%,則投資在該國的資產比例即應當調整為全球資產配置的二十五%。(本文摘錄自高寶書版公司4月出版的《金磚不只四國》/朱雲鵬著)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袁琪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