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MO 宋紀妍 日月行館 防曬 花蓮 

優雅的長頸族姑娘
根據統計,大約有百分之八十到清邁旅遊的觀光客都會詢問有關叢林之旅的問題,大家最感興趣的莫過於現居住於高山裡的六個部落,其中最龐大的一族是甲良族(Karen),再來是苗族、拉胡族、傜族、阿卡族、俚蘇族,每一個部族都有獨特的方言、服飾與宗教歷史背景。
甲良族是在二百多年前因政治因素和緬甸人發生衝突而自緬甸東遷來泰,其它各族則是興起於中國西南部和南部首先遷徙至寮國與緬甸,而於上世紀末遷至泰國。
甲良族亦是最大的山地部族,總人口為大約275354人,佔了山地部落總人數的二分之一,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字,稱為甲良語;而甲良族在100年前由緬甸移民而來,目前尚有大量人口逗留在泰緬邊界,在泰國的甲良族又分為二、三個族,分別為甲良拉科(Lakow)、包(Pow)和紅甲良,發源地均為緬甸。
甲良族女人的服裝顏色清楚顯示了她們的婚姻狀態,穿白色的仍是單身女子,穿紅色、黑色及其他顏色的則是已經嫁為人婦,這樣可以免除年輕男子求偶時不必要的誤會。
甲良族定居於山巔,其中有一支叫做巴東(Padong)的族人,居住在泰緬交界的湄豐頌府,就是目前各旅行團去參觀的地方,巴東的婦女從小就帶著頸環,使她們的脖子越來越長,她們覺得長頸的女人比較美麗,所以泰國人都叫她們為--長頸甲良族。
關於她們頸上的銅環,這是自古相傳下來的一項風俗,據說長頸族古遠年代就居住在緬甸境內,她們也是一個強悍的山族群,曾經佔有很大的地方,他們也有酋長領袖,後來有一次與別的山族戰爭失敗,族人有的被屠殺有的逃亡,退入深山野林,在逃亡中族人還帶走酋長唯一存活的小女兒,為了使族人有所認識,特地把野生黃藤紮成小圈套在小女孩頸上做為標誌,族人並發誓有朝一日要回到他們的居住地,才把黃藤項圈脫下,以後他們族中的女孩子頸上個個都戴上藤圈,直到近代才改用黃銅頸圈。
當我第一眼見到過去只能由旅遊節目中看到的長頸族姑娘時,心中湧起莫名的感動,在這樣的山中小村落,這樣刻苦的環境,她們卻老神在在的過著很原始的生活,沒有任何的埋怨,每個姑娘帶著頸上的束縛,那個代表美麗的象徵,重重的銅環,壓抑著她們如此脆弱的脖子,卻仍然堅信銅環越多越是美麗,守著流傳下來的誓言,我靜靜看著她們,思緒跌進古老的傳說。
這些長頸族姑娘動作慢慢的慢慢的,以前靠泰政府幫助,現在靠觀光客收入,簡陋的小茅草屋,擺著每個姑娘自己的相片製成的明信片出售,還有長頸族木雕,小包包等等,照片中的女孩則是織著布,等布織好之後做成成品等著觀光客青睞,賺取生活費用,若是沒有買任何攤攤上的紀念品,照相就付20泰銖小費以示感謝,我想,這樣是合理的,畢竟她們的生活條件遠不如泰國其他都市那樣方便,要看個病也要到幾公里之外的小鎮上就醫,所以,20泰銖的意義非凡,您若有機會上山看到這些姑娘們,請您不要吝嗇付出,多給一些愛與關懷,在轉身離開長頸族村落時,心中的滿足並非筆墨能形容。

 

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袁琪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